查看原文
其他

新学期 新目标 新成果,浙农林大师生奔跑在科研路上!



新的学期已经开始

你是否进入了最佳学习状态?

在浙农林大校园里

有那么一群师生

在追梦征途上奔跑

他们活跃在实验室和各项学术活动中

坚持科研

新学期 新目标 新成果

今天 跟小编一起来看看他们的成果吧



01

张永亮教授在《人民日报》

理论版发表文章

3月13日,文法学院张永亮教授在《人民日报》理论版发表了题为《着力提升政务服务水平打造优质高效政务环境》的文章。这是我校教授在《人民日报》理论版发表文章取得的新突破。

文章认为,政务环境体现着政府部门为经营主体提供公共服务的能力和水平,对整体优化营商环境具有带动和保障作用。打造优质高效政务环境,首先要坚持依法行政。要坚持依法转变政府职能,更好履行政府职能,加快建设职能科学、权责法定、执法严明、公开公正、廉洁高效、守法诚信的法治政府,继续打造廉洁、务实、高效的优质政务环境。其次要增强程序意识。程序是实体的保障,程序越规范科学,执法行为就越有章可循。好的营商环境体现在行政程序上,就是程序法定、公开、公正,按程序办事。再次要抓住“关键少数”。领导干部要带头尊崇法治、敬畏法律,了解法律、掌握法律,不断提高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深化改革、推动发展、化解矛盾、维护稳定、应对风险的能力。领导干部做到依法简政放权,有助于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推动优化营商环境。

张永亮教授的理论文章从法治视角深刻诠释了政务环境是决定营商环境优劣的前置性、决定性要素,它从根本上决定着营商环境的好与差,是营商环境指标体系的关键内容,是展示营商环境的重要窗口,是检验营商环境优劣的试金石,对于我国以及浙江创建法治化的营商环境具有重要的理论指导意义。

《人民日报》理论版是《人民日报》最具影响力的版面之一,是当前学者、党政人员建言献策的重要窗口。

02

沈满洪教授团队赴甘肃

开展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补充调研

3月7日至11日,校党委书记、校生态文明研究院院长沈满洪教授带队赴兰州、定西、天水、临夏等地就甘肃省自然资源厅重大委托项目“甘肃省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研究”补充调研,推进厅校合作工作的落细落实。甘肃省自然资源厅党组成员、副厅长周文魁、王驰,代表厅党组书记、厅长丁巨胜会见了课题组一行。

沈满洪充分肯定各地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的实践探索,并就兰州、定西、天水、临夏等地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提出指导性意见。一是要高度重视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建设。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是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重要内容,是欠发达地区将“绿水青山”等生态优势转化为“金山银山”的有效路径,也是各地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重要体现。要提高政治站位,高度重视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建设。二是要把生态产业发展放到特别突出的位置。要开展思想大解放讨论,积极改善营商环境,大力引进东部地区先进的经营方式和经营理念。通过生态市场主体培育、生态科技创新、区域公共品牌打造,激发生态产业发展的内生动力。三是要积极探索社会资本参与生态产业的有效路径。甘肃省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探索过程中,基本形成了生态补偿、市场交易等各种不同的实现机制,总体而言,生态产品价值实现对政府财政转移支付依赖过重、市场交易总体体量偏小、社会资本参与不足、绿色金融发展受限。因此,可以积极借鉴EOD、“两山”银行、GEP贷款等各种生态产品价值实现创新路径,激发各地生态产业的造血能力。四是要强化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东西部合作。依托甘肃省自然资源厅与浙江农林大学厅校合作协议,各地区与浙江省建立了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的经验交流、干部培训和合作研究的长效机制。下一步可以进一步深化厅校合作机制,依托浙江农林大学生态文明研究院、浙江省生态文明智库联盟,建立研究院与地方紧密的合作关系,就各地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建设的难点、痛点、堵点开展合作研究,提升各地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能力。

课题组一行,参观了兰州市环境能源交易中心,听取了甘肃省排污权、用能权、水权、碳排放权等环境权益交易、绿色金融、信息化平台建设等进展情况,召开了兰州市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座谈会;调研了定西市马铃薯研究所,听取了马铃薯品牌建设、新品种研发攻关、马铃薯种子出口等方面的情况,考察了中药材产业园区,听取了中药材精深加工、数字化转型、中成药销售等方面的情况,召开了定西市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座谈会。

课题组一行还前往天水市,召开了天水市自然资源领域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情况专题座谈会,听取了生态产品确权登记、调查监测、绿色矿山建设、矿山修复、生态保护修复、国土空间规划等领域工作进展情况;前往临夏州,召开了临夏州民族地区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情况专题座谈会,听取了民族地区生态产业发展、生态环境保护、生态保护补偿、文化旅游等方面情况,并重点就生态保护补偿标准、民族工业发展、生态农产品的品牌建设的痛点、难点、堵点与课题组开展了深入的交流。

03

化材学院林业工程学科绿色家居材料

团队在《Chem. Eng. J.》期刊

发表高水平学术论文

3月15日,林业工程学科绿色家居材料与创新设计团队青年教师朱文凯以第一作者在工程技术领域国际期刊《Chemical Engineering Journal》上(中科院1区,IF=16.744)发表题为“Fibrous cellulose nanoarchitectonics on N-doped Carbon-based Metal-Free catalytic nanofilter for highly efficient advanced oxidation process”研究论文。通讯作者李松、韩国延世大学Jeonghun Kim教授及韩国庆熙大学Jungmok You教授。

基于过硫酸盐的高级氧化体系(SR-AOPs)是近年来降解各类污染物的研究热点,其中氮掺杂碳材料在SR-AOPs中被认为是一种高效、环保的催化剂。基于此,本课题组率先报告了一种简便的策略,使用纤维素纳米纤维(CNF)和金属有机骨架(MOF)作为SR-AOPs的无金属催化剂前驱体,制备纳米多孔氮掺杂碳纳米过滤器(NCNF)。研究表明,NCNFs膜在降解有机污染物的过程中表现出优异的可重复使用性,可以在实际有机染料修复应用中作为催化过滤器。

目前的工作表明,MOF衍生的无金属碳膜作为有机染料降解和水修复的催化剂具有广阔的前景,为其在绿色家居材料中作为催化剂降解室内污染的研究提供了理论基础。

原文链接:https://www.sciencedirect.com/science/article/pii/S1385894723003248?via%3Dihub

04

国家重点实验室特色干果团队

发现新型二维材料MXene

缓解香榧“铅毒”机制

3月5日,国家重点实验室特色干果团队(吴家胜教授团队)在国际TOP期刊《Journal of Hazardous Materials》(IF=14.224)发表了题为“Ti3C2Tx MXenenanosheets enhance the tolerance ofTorreyagrandisto Pb stress”的研究论文,较为系统地阐明了新型二维材料MXene缓解香榧“铅毒”的作用机制。研究结果不仅为环境纳米材料在植物根细胞中固定铅离子的作用机制提供了理论依据,同时对于扩展MXene应用领域具有重要意义。

香榧(Torreyagrandiscv. Merrillii)属于裸子植物红豆杉科(Taxaceae)榧树属(Torreya),是我国南方独具特色的经济干果,其营养价值高,富含优质脂肪酸、蛋白质和多种微量元素,栽培效益好,是集果用、药用、材用、绿化、观赏为一体的多用途优良经济树种。

然而,近些年随着城镇化、工业化推进,以及汽车尾气大量排放,造成香榧林地铅的过量积累。MXene作为一种新兴的二维纳米材料,具有良好的导电性、亲水性、吸附性等特点,被广泛应用于电池、电容器、生物医学等领域。目前,MXene在农林领域中应用的研究还鲜有报道。

研究结果表明,在土壤中施加MXene后,可以有效抑制香榧体内铅离子的积累,从而增强香榧幼苗对铅胁迫的耐受性。该团队的进一步研究,则揭示了MXene抑制香榧体内铅离子积累的作用机制:一方面,土壤中MXene通过其吸附能力,将土壤中有效态铅转变成稳定态,从而减少香榧幼苗对土壤铅的吸收;另一方面,MXene通过调控香榧根中果胶合成/代谢相关基因的表达来提高果胶含量,进而将更多的铅离子固定在根细胞壁中,最终减少香榧体内铅离子积累。

该研究由浙江农林大学为第一单位和通讯作者单位,颜景畏教授为第一作者,吴家胜教授为通讯作者,宋丽丽教授和娄和强教授为共同通讯作者。

原文链接:https://doi.org/10.1016/j.jhazmat.2022.130647

05

化材学院林业工程学科生物质仿生智

研究团队在《Adv. Funct. Mater.》

期刊发表高水平综述论文

2月20日,林业工程学科生物质仿生智能研究团队青年教师沈晓萍以第一作者在材料科学领域国际期刊《Advanced Functional Materials》(中科院1区Top,IF=19.924)在线发表题为“Cellulose gel mechanoreceptors - principles, applications and prospects”(木质纤维素凝胶基智能机械感受材料-原理、应用及展望)的综述论文。通讯作者为美国得克萨斯理工大学Julia L. Shamshina助理教授、美国阿拉巴马大学Robin D. Rogers教授和浙江农林大学孙庆丰教授。浙江农林大学化学与材料工程学院为该论文第一单位和通讯作者单位。

该综述论文深入阐释了木基凝胶机械波感受器的原理、应用及展望,条分缕析木基凝胶在解决机械波感受器微力区间感应性差、感应限域窄、柔性差、矢量性缺失、线性差等问题中的作用,以及在生理信号监测、人机互动界面的声控、无接触控制、水波探测、水下声呐等领域的应用拓展和展望,为新一代木质凝胶离电子器件的仿生构建和应用拓展提供了理论基础。

沈晓萍带头组建木基仿生先进凝胶材料研究小组,推进木质凝胶综合智能探测性能的优化,使其机械波感受性能呈现稳定高线性、宽频带、高灵敏、宽检测域和环境适应性,从而在多领域充分发挥其优势,例如用于运动姿势矫正的编织带(J. Mater. Chem. A, 2022, 10: 4300-4305;CN202110833944.7)、用于监测人体呼吸的口罩、用于监测心脏活动的内衣贴片、用于睡眠和精神状态监测的表皮贴片(ACS Appl. Mater. Interfaces, 2023, 15: 1903–1913;CN202211705902.6)、用于智能识别和安全驾驶的汽车安全带、用于水下交流和安全监测的潜水装置(Carbohyd. Polym., 2023, 306: 120541;CN202211123320.7)等,以实现其实际智能探测应用和前沿科技引领作用。

据悉,沈晓萍于2017年入职浙江农林大学,2018年入选中国科协青年托举人才,一直专注于先进木质凝胶材料的仿生构建关键技术研发和应用拓展。近五年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部重点研发计划任务等项目5项;在《Adv. Funct. Mater.》、《J. Mater. Chem. A》、《Green Chem.》等领域内有较高影响力的国际期刊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SCI他引1000余次;申请和授权国内外发明专利11件。指导的本科生在《ACS Appl. Mater. Interfaces》、《J Mater. Chem. C》(影响因子10.383和8.067)等国际期刊以第一作者发表学术论文,指导多位本科生获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浙江省新苗人才计划等项目,以及浙江省大学生职业规划大赛二等奖、浙江农林大学东湖杯大学生创业计划二等奖等荣誉。

全文链接: https://onlinelibrary.wiley.com/doi/10.1002/adfm.202214317

06

化材学院研究团队在

《Environment International》

期刊发表学术论文

1月,化学与材料学院硕士研究生田路伟同学在国际知名期刊Environment International(中科院一区,IF: 13.352)发表了题为“Human health risk assessment of cinnamate UV absorbers:in vitroandin silicoinvestigations”的研究论文。论文通过研究Cinnamate类紫外吸收剂对人体细胞影响机制的研究,对Cinnamate类紫外吸收剂对生态环境的危害及康养效应的有害影响进行评析。

抗紫外剂广泛应用于竹木材及家具防护层中,也是目前个人护理品中的添加剂成分和室外建筑装饰材料不可或缺的组分。Cinnamate类紫外吸收剂由于其优良的性能,使用范围逐渐扩展,由于其对生态环境及康养效应的有害影响,使之成为新兴环境污染物,目前对其危害性的研究尚少。

该研究从细胞层次结合分子水平考察了Cinnamate类紫外吸收剂(CUVAs)的危害效应,揭示了Cinnamate类紫外吸收剂能够导致细胞线粒体功能障碍及氧化应激效应,造成细胞损伤,从而危害人体健康。研究结果也表明,Cinnamate类紫外吸收剂与凋亡蛋白及氧化系统蛋白的结合为一个静态过程,疏水作用(π-Alkyl,π-π stacked等)是其稳定结合的主要因素。该研究可为目前的新兴紫外吸收剂的有害性评析提供有益借鉴。

该研究由浙江农林大学为第一单位和通讯作者单位,硕士研究生田路伟为第一作者,郭明教授为通讯作者。

Environment International为中科院一区TOP期刊,2022年影响因子13.352。

原文链接:https://doi.org/10.1016/j.envint.2022.107658


愿各位浙农林大师生

能够始终秉持“求真、敬业”的校训

以“坚韧不拔、不断超越”的精神

永怀初心之志

继续在科研道路上

踔厉奋发,书写未来





精彩回顾


浙江农林大学

来源 / 新闻中心

部分文案 / 郑颜佳 钱颖

排版 / 郑颜佳

责任编辑 / 尧甜

审核 / 郝璞玉

终审 / 陈胜伟

出品 / 浙江农林大学新闻中心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